胡乔木:毛泽东与张闻天的矛盾恩怨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0:37    点击次数:89

张闻天刘英夫妇

导言:

毛、张在长征中是合作的,但是也有矛盾。

毛主席讲过一个例子。张闻天下令,所有人都要几点钟起床,到时候吹号。毛主席是在夜里工作的,早上怎么起得了床?他就发脾气说,哪里来的新兵?朱总司令也没有禁止过我!

1985年4月13日,胡乔木约张闻天选集传记组的同志谈他回忆张闻天的文章。张培森、程中原、施松寒(已故)和我参加了谈话。

胡乔木拿出一页已写的稿子说,他的文章原已动手,因有眼疾,不方便写长文。另脚也有病,虽是一时之疾,但是在4月份内影响大,而《回忆张闻天》一书截稿在即,所以找我们来救急。

他这次谈话的主要部分已经整理进《回忆张闻天同志》一文,并经他本人修改审定,先后在《回忆张闻天》和《胡乔木文集》发表。

没有整理进去的部分主要涉及毛泽东和张闻天的关系,胡乔木说这些事情“比较难写”。

现在时间过去了20多年,大家对于党史上事实材料的披露有了更多期待,也有了更高的鉴别力和承受力,我觉得可以按照当时的记录(主要是未曾发表的部分)整理此文了。记录曾请张培森、程中原两位复核。

胡乔木:毛主席对张闻天怨恨较深

1941年我调任毛主席的秘书。这一段有些事情比较难写。

毛主席曾经问我对张闻天的印象如何。我答,很好。他对冯文彬有过批评,对我们有帮助。

毛主席却对张闻天很不以为然。他说,你不了解这个人,这个人做不了什么工作。

就在这一年秋天,中央召集会,撤销了张闻天书记处会议召集人的职务。毛主席批评他空、高、怯、弱、私,没有工作经验,自高自大,不接近人,到群众中去少,对有经验的老干部请教意见少。他就是开会,议程一、二、三、四。

毛主席这些批评也不错。

那次撤销张闻天的书记处会议召集人职务,也同他在三次“左”倾路线中有责任有关,虽然他在遵义会议上起了作用。他在政治形势的分析等问题上同博古一致,在苏维埃具体政策上有分歧。

那次批评,我不知道,是后来听说的。

后来张闻天去了绥德,回来参加了一段整风,也讲了话。

张闻天在延安时写的《论待人接物问题》,影响大,在国统区影响也大。

一般人印象,以为共产党人不讲人情,不讲待人接物之道,这篇文章澄清了误解,为共产党人改善了形象。

但是文章在整风中却挨了批评,说没有阶级观点。

康生批评最为激烈,毛主席也表示不赞成。

其实那篇文章讲了人是分阶级的,讲了要同坏人作斗争。

陈云讲的干部政策也受批评。康生说,认识人、用人,只能分无产阶级、资产阶级。

这是毛主席一生没有解决的问题:一讲人,就是阶级烙印;一看到谁讲人,就反对。

这是当时对他批评的过火之处。

七大选举时讲了张闻天的作用,但是主要是讲王稼祥的作用。实际上张闻天的作用至少不在王稼祥之下。因为他起草了遵义会议决议,而且推举他为总书记。

对王稼祥,有一个时期毛主席请他来杨家岭住,什么事情都找他商量。

后来有人说,“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”是王稼祥说的,毛主席就对他冷淡了。

但是,毛主席后来还是比较信任王稼祥。

在中联部后期,他们有分歧,王稼祥受了批评。王稼祥认为,对欧洲和平运动不能反对,提了一个折中建议,主张分开处理。他们联名写了信。

毛主席很不满意。但是对王稼祥总是好一些,王稼祥解放也早一些。

毛主席对张闻天怨恨较深,整风期间写了几篇文章集中批评张闻天,这些文章他也不准备发表。

毛泽东:我看洛甫的意见大体也可以

1944年,毛主席要张闻天、陈伯达和我三人做他的政治秘书。

我和张闻天同住在枣园。

张闻天写了中国革命的大事记,像年表一样,很有价值,今天如能找到,就很好。

其中记了不少外界很少流传的事。例如古田会议,主要是毛主席同陈毅的矛盾。

毛主席说,红军要彻底胜利,一定要反对陈毅主义。如不反对陈毅主义,革命就要失败。

陈毅比较随便,大而化之,有令不行,有禁不止。毛主席是很严格的,制定了的政策就要执行。看起来讲话风趣,实际上处理事情很严格。

后来陈毅到上海,周恩来要陈毅坚决服从毛主席领导。陈毅回来,古田会议才得以召开。

古田会议主要针对朱、陈二人。毛主席是少数,他认为无法合作,退出前委。

后来陈毅去请他,他就写了古田会议决议。所以决议写了很严格的主张。

做政治秘书,实际上没有多少事。张闻天就写自己的笔记、回忆,很勤奋。当时他年轻,离所写事情发生的时间也不远,所以记的事情清楚。

本来毛主席要我们起草七大的报告,后来认为我们起草的不能用,所以从头到尾他自己写。

抗日战争胜利后张闻天到东北,我们没有联系。

我知道他在1948年到1949年间用心研究经济建设方针问题,给中央写了一些很有见地的报告。

这一时期他就合作社问题写的报告,主张农村供销合作社赢利分红,同少奇同志的分歧很严重。少奇根本否定这类主张。

洛甫主张企业要有利润,少奇批,利润不是企业的目的,所以提法不对,把问题提得很高。

少奇给毛主席写了信。毛主席说,你的信我也没有怎么看,我看洛甫的意见大体也可以,修改一下也可以用。毛主席很赞成张闻天的主张。

1950年,张闻天奉调北京,准备担任我国驻联合国的常任代表。

本来1945年在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制宪会议时,党中央就曾准备派张闻天参加中国代表团,毛主席曾要我为此草拟新闻稿,特别交代在稿中要写明张闻天是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。后来中央因故改派了董必武。

张闻天后来接替王稼祥担任驻苏大使。

王稼祥在任时,苏联同我们关系紧张,怀疑我们是第二个南斯拉夫,王稼祥回国时连欢送宴会都没有。

张闻天去后,不久赫鲁晓夫上台,情况就不一样。他离开苏联时,苏联的欢送很热情。

后来批张闻天时说,王稼祥在苏联受冷遇,你受欢迎。其实是张闻天在对苏联关系方面掌握得比较好。

1954年我去苏联治病,到过使馆几次。张闻天勤于调查研究,曾给国内电报,介绍苏联动态,中央比较重视。

我劝他多写些电报,介绍苏联的领导方法。当时我感到国内领导经济不上轨道,苏联管理经济较有条理,希望他多写些电报,影响国内。但是后来他写的也不多,可能同中苏分歧有关。

张闻天领导使馆,内部工作有条理,很多人信服他,这些人都在。但是这一段写起来措词比较难,一些人同外交部的关系有些复杂。

1958年陈毅接替周恩来担任外交部长时,中央曾经考虑是否需要张闻天继续留在外交部。

周恩来认为张闻天在外交部工作做得比较认真仔细(例如他曾到我国各驻外使馆做过一次巡回视察,这种工作似乎在他以前或以后的外交部领导人员都没有做过),主张把他留下。

可见张闻天这一段的工作是得中央好评的。

张闻天敢管事,本来这类事可以不管,但张闻天的知识分子气太重。

还有一次,毛主席在会上交给张一份文件。

张闻天说,这事会上不谈。

毛主席将文件扔到地上,认为开会不能讨论问题。

毛主席讲话海阔天空,一讲可以讲很多,讲了很多道理。

张闻天则喜欢刻板的工作方式,开会要有准备,有议程,按事先计划进行。

列宁下过命令,开会发言不能超过五分钟,一位工程师发言长了,被他制止。张闻天也学了这种办法。

毛主席非常不习惯这种开会方法,经常在会上转移话题。



上一篇:024期艾卫群双色球预测奖号:蓝球综合分析
下一篇:深圳无人面馆全攻略:3大分店位置+黑科技体验解析

Powered by 贝博原生体育客户端2.0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